这枚银币俗称指路银币,或者工人指路银币,直径为33.5毫米,重量20克,发行年份仅有1924年一年,发行量为1299.8万。银币的正面是苏联国徽,镰刀铁锤覆盖地球,国徽两面是前苏联的简写“CCCP”。国徽周围的文字是苏维埃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面值1卢布。银币反面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位无产阶级工人,勾着一位手持镰刀和木锯的农民的肩膀,指着前进的方向……背景是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有大烟囱的工厂和一片农田,图形下方是发行年份1924年。边铭标注银含量,写明含有纯银18克。这枚银币的象征意义很明显,就是先进的工人阶级指引农民一起向着光明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前行。
银币上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刻画,阳光、工厂的窗户、工农的鞋子、衣服和裤子的褶皱……“打铁”(见2022/4/10公众号文章《力量美学——苏联打铁银币》)“指路”银币开创了流通银币历史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流通硬币的局面,之前的大部分国家银币都是以国王或统治者正面像为正面,这两枚银币对于无产阶级政权和本质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1924年的苏联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
1922年8月,联共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格鲁吉亚领导人反对这一方案,遭到粗暴的对待。病中的列宁得知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中央政治局,严厉批评“自治化”方案和一些人的大国沙文主义错误。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照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根据列宁的建议,1922年10月中央全会讨论通过新的文件,该文件得到了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苏维埃机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由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三国组成的外高加索联邦全权代表在联盟成立条约上签字,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正式成立。大会通过的联盟条约规定,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联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最初的苏联国徽,有六条红色绶带,六种文字代表六个加盟共和国
1923年9月22日,苏联国徽图案完成设计,并在1924年颁布的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苏联国徽由旭日照耀的地球之上的锤子与镰刀组成,周围环绕着麦穗和写有俄文、乌克兰文、白俄罗斯文、格鲁吉亚文、亚美尼亚文、突厥文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绶带,顶部有一颗五角星。”此后数十年,苏联国徽未有大的变化,除了地球的颜色就是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而增加的绶带。
后期的苏联国徽,密密麻麻的绶带代表不断增加的实力
1924年发行的工人指路银币的反面,刻画的国徽是苏联的第一版国徽。上面只有六条绶带。
1924年的1月21日,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在钱币学上,上一篇文章介绍的五星卢布是列宁时代的硬币,这一枚工人指路银币已经进入了斯大林时代。1924年,斯大林正式上位掌控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的国力开始暴涨,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便成为了欧洲第一经济强国。
列宁与斯大林的领袖宣传画
列宁和斯大林的初次相遇是在1905年革命期间,斯大林加入了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他们共同经历了革命的艰难岁月,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师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逐渐在党内崭露头角,成为列宁的得力助手。列宁逐渐将更多的权力委派给斯大林,并在1922年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议将斯大林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但列宁在临终前对斯大林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列宁开始对斯大林的领导才能和性格产生怀疑,并在他于1923年撰写的《关于斯大林的信》中表达了对斯大林的担忧。在列宁临终前,他写了一份著名的“遗嘱”,详细阐述了对斯大林的担忧,并建议党中央撤换斯大林担任总书记一职。列宁认为斯大林在政治和性格上存在严重缺陷,可能危及苏联的未来。然而,这份遗嘱并未被公开,而是在党内高层之间私下流传。后来的历史发展确实也印证了列宁的评价,斯大林的崛起导致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人与资源:苏维埃共和国,他的个人统治带来了政治镇压、大清洗和集体化的悲剧。
俄乌战争暴露的乌克兰历史问题
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已经打了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停火的迹象。而更早之前,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乌克兰是一个说俄语,脱胎于苏联的东欧国家,应该和俄罗斯是好兄弟,友好邻邦。为什么会爆发剧烈的地缘政治冲突呢?
我们可以从普京的话里了解俄罗斯人对乌克兰的态度。普京说,乌克兰原本就属于俄罗斯大家庭,之所以分裂出去,完全是苏联革命导师列宁的责任,是他慷慨地让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才导致了今天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诸多问题。列宁真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吗?应该说,这几乎是从苏联时代到今天俄罗斯的一个社会共识,在他们的认知里,乌克兰根本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列宁亲手缔造了乌克兰这个国家,再将其并入苏联,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也独立了。
真实的情况比这个要复杂得多,不过这种说法至少说对了一半,乌克兰最早确实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个东斯拉夫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叫基辅罗斯,被成吉思汗的子孙灭了,整个东斯拉夫被纳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金帐汗国灭亡之后,俄罗斯异军突起,今天的乌克兰地区就成了俄罗斯统治的西部边疆地区。然而这个边疆地区局势并不稳固,经常因为一场战争就换了个主人,比如16-17世纪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也一度统治乌克兰地区。
第一个俄罗斯王朝——基辅罗斯
到了19世纪上半叶,奥匈帝国为了解决国内俄罗斯人的分裂问题,创造性地发明了“乌克兰人”这个概念。乌克兰人,意思是生活在边疆的人。这个概念经由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大力宣传,逐渐在今天乌克兰地区民众心中扎根,这帮人被统统洗脑后,再也不想跟俄罗斯混,于是出现了乌克兰族,再往后,他们就打算独立建国。
1917年,沙俄爆发二月革命,天下大乱,乌克兰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刚刚成立了中央议会,德军就攻陷乌克兰,扶植起一个叫乌克兰国的傀儡政权。随着一战德军战败,乌克兰国瞬间灰飞烟灭,一时间群雄并起,黑军、白军、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等各方力量同时在角逐乌克兰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俄罗斯也遭遇同样的困难局面。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苏俄,然而内战随即爆发,而协约国也同时对苏俄发动侵略战争,列宁也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乌克兰乱局导致了分裂,乌克兰东部地区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西部地区则建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没过多久,列宁领导的苏俄军队进入乌克兰地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宣告灭亡。原本,列宁打算就此收回乌克兰,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没想到,乌克兰人被洗脑太深工人与资源:苏维埃共和国,认准了自己与俄罗斯人不属于同一个民族,百般抵制苏俄统治。前文说过,当时苏俄也面临着内外交困的状态,列宁不愿到处树敌,于是同意乌克兰成立自己独立的苏维埃政权,并且让乌克兰西部地区加入波兰。
1922年,一切尘埃落定,列宁成功稳定住局面,苏俄连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共同成立了苏联,此后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苏联开始发展壮大。
乌克兰目前的版图规模有历任苏联领导人的安排
如今的乌克兰版图,确实经过了苏联的“整合”,斯大林在打败纳粹德国后,把一些原属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土地划入了乌克兰。而众所周知的,1954年赫鲁晓夫又把克里米亚交给了乌克兰,这才有了现代乌克兰的完整地盘。
除了国家和民族的不认同以外,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还有饥荒的仇恨。乌克兰大饥荒,,直译:“以饥饿灭绝”,出自“моритиголодом”,意为“以饥饿杀死”,于1932年至1933年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政府的政策造成的。据后来估计,大约有240万至750万乌克兰人因此死亡。虽然同一时期在苏联各地都发生了饥荒,但“Голодомор”一词通常用来特指在乌克兰民族聚居区内发生的饥荒。当代学者大多认为乌克兰大饥荒是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灾难,造成饥荒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政治与人为因素。
在乌克兰的观点来看,这次饥荒被认为是故意制造的、针对乌克兰族的行动,因此当地也称为“饥荒种族清洗”。历史学家认为苏联政府在这次大饥荒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大饥荒的后果更加惨重。一些乌克兰人认为苏联对这次大饥荒的责任相当于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并且认为苏联专门利用饥荒清洗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其行为法律上构成种族灭绝。多年之前,这场导致乌克兰人口减少了近五分之一的镇压和压迫行径的细节其实一直被苏联所隐瞒。1987年苏联才官方承认发生过这次大饥荒。2006 年乌克兰通过立法,认定大饥荒是针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行为。截至2018年,有20多个国家认为乌克兰大饥荒是种族灭绝。
饥荒始于1929年农业集体化造成的混乱。当时斯大林对整个苏联境内数以百万计的富裕农民发动了政治镇压运动,包括逮捕、驱逐和处决。斯大林推出集体化政策出台,废除了土地私有制,数百万人被迫加入国有农场。因为当时的乌克兰被视为可用于建立现代工业苏联的资源。斯大林的集体化运动刚开始施行之时,出乎意料地遇到乌克兰农民的反抗时。这个专制政权的应对方式是将为政府生产的粮食配额提高到不切实际的水平。那些胆敢违抗或拒绝服从斯大林命令的农民往往遭到逮捕,他们的家园也被毁掉。
基辅市区的国立大饥荒纪念碑和女孩铜像
历史学家、作家蒂莫西·斯奈德( )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斯大林蓄意以乌克兰为目标,迫使乌克兰承担”由苏联领导人的政策“造成的整体危机的责任”,“乌克兰因此而遭受特殊手段…….封锁边界、将来年需要播种的作物种子予以没收,等等”,正是这些政策导致乌克兰的大批人口挨饿致死。
大饥荒于1933年秋天结束,因为斯大林认为乌克兰人已被击败,并最终允许他们保留一小部分他们所种的作物。
苏联的宣传画艺术
关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以及历史悲剧的分析,过于沉重了。苏联曾经是一个新生的国家,站在今天的角度,这个国家创造出过辉煌,也曾进入过歧途。那一枚指路银币,信心满满地指向何方,确实令人思考。但不能否定的是,他们在宣传艺术上取得过突出的成就,和之前关于打铁银币的力量美学一样,苏联那种突出劳动人民之美的艺术导向,确实别具一格。
其实这一枚指路银币的币面,就采用了宣传画的形式。画面中的工人和农民两个人物,有工厂和朝阳的意向,给人一种希望和生机的共鸣。文章的结尾,在这里轻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下苏联时代的宣传画艺术。
为农业生产提供制造机器!
尽职尽责,造福社会:不工作者,不配吃饭!
让我们不辜负父辈的期望
人民的未来
体育是保卫祖国的最好方式
卫国战争海报
罢工!
您积极参与五年计划就是您的骄傲!
自豪吧,苏维埃人,你为我们开辟了通往星际的道路!
为劳动和国防做好准备!
古巴人民将捍卫他们的自由!
共产主义国际。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
很快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