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筑的室内净高应满足各类型功能场所空间净高的最低要求,地下室、局部夹层、公共走道、建筑避难区、架空层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场所最低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00m
②. 楼梯的建筑构造:
a. 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
b. 供日常交通用的公共楼梯的梯段最小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和每股人流宽度0.55m确定,并不应小于2股人流的宽度。
c. 住宅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边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
d. 公共楼梯休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e. 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2级
③. 电梯设置规定: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电梯台数不应少于2台
④. 屋面坡度:卷材防水、刚性防水平屋面,最小坡度为2%
⑤. 屋面设计规定:屋面应设置坡度,且坡度不应小于2%
⑥. 圈梁构造要求:
a.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b. 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⑦.水泥: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一般以水泥强度等级 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为宜。
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国家标准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95%上)下,养护到28d龄期。
⑨.砂浆的强度等:将砂浆做成70.7mm×70.7mm×70.7mm的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d(温度20±2℃, 相对湿度90%上)。每组取3个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⑩. 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10d以后,可2~3d 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成和水位恢复。
⑪.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
a. 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民用高层建筑宜以每加高2~3层观测1次;
b. 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测1次。
⑫. 水平位移观测的周期,在施工期间可在建筑每加高2~3层观测1次,主体结构封顶后每1~2个月观测1次。
⑬.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底注浆。注浆管应采用钢管;单元槽段内少于2根,槽段长度大于6m时宜增加注浆管;注浆管下端应伸到槽底200~500mm; 注浆压力应控制在2MPa以内,注浆总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量达到80以上,压力达到2MPa可终止注浆。
⑭.土钉墙的构造要求:
a. 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的坡比(墙面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1:0.2
b. 土钉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宜为1~2m;土钉倾角宜为5°~20°
c. 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时,桩伸人坑底的长度宜大于2倍的桩径,并大于1m
⑮. 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深度及间距时:
a. 基坑(槽)宽度为0.8~2.0时,采用“两排错开”的排列方式,检验深度为1.5米,检验间距一般1.0~1.5m,出现明显异常时,需加密至足够掌握异常边界。
b. 基坑(槽)宽度为>2.0时,采用“梅花型”的排列方式,检验深度为2.1米,检验间距一般1.0~1.5m,出现明显异常时,需加密至足够掌握异常边界。
⑯.锤击沉桩法施工要求:单节桩采用两支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宜为0.2L(桩段长)。吊运过程中严禁采用拖拉取桩方法。
⑰. 泥浆护壁灌注桩:应进行工艺性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根
⑱. 快拆支架体系的支架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⑲. 钢筋配料: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方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⑳. 采用靠放架立式运输时,构件与地面倾斜角应大于80°,构件应对称靠放,每侧不大于2层
㉑.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
㉒.砌体工程: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㉓. 防水工程: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2h内用完。
㉔.脚手架应按顺序搭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应与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2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
㉕. 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当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2个步距及以上时,在上层连墙件安装完毕前,应采取临时拉结措施。
㉖.宿舍内应保证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床铺不得超过2层
㉗. 用电设备必须有专用的开关箱,严禁2台及以上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
㉘. 临时室外消防给水干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m;距拟建房屋不应小于5m且不宜大于25m,距路边不宜大于2m
㉙.钢管脚手架的搭设: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应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
㉚. 在电梯施工前,电梯井道内应每隔2层且不大于10m加设一道安全平网。
㉛.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㉜. 现场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挡板,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㉝. 现场食堂储藏室的粮食存放台距墙和地面应大于0.2m
㉞. 施工作业人员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要在2h内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㉟. 乙炔瓶和氧气瓶之间的存放距离不得小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m
㊱. 屋面工程施工过程检查与检验:防水层完工后,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蓄水检验的时间不应少于24h),检查屋面有无渗漏、积水和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方可进行防水层验收。
①. 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散水厚度,进深应符合下列规定:未设置通风系统的居住建筑,户型进深不应超过12m
②. 墙体裱糊工程: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木材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
③. 涂饰工程: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④. 土钉墙的施工要求:开挖后应及时封闭临空面,应在24h内完成土钉安放和喷射混凝土面层。在淤泥质土层开挖时,应在12h内完成土钉安放和喷射混凝土面层。
⑤. 烧结砖砌体:砖墙灰缝宽度宜为10mm,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⑥.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其拉结筋应符合下列规定:每120mm墙厚应设置1φ6拉结钢筋;当墙厚为120mm时,应设置2φ6拉结钢筋。
⑦. 小砌块砌体应对孔错缝搭砌,搭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应为块体长度的1/2,多排孔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
b. 墙体竖向通缝不得超过2皮小砌块,独立柱不得有竖向通缝。
⑧. 竖向预制构件安装采取临时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对预制柱、墙板构件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
⑨. 防水卷材施工应符合: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⑩.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规定:移动式操作平台面积不宜大于10㎡,高度不宜大于5m,高宽比不应大于2:1,施工荷载不应大于1.5kN/㎡
①. 消能器与结构连接的构造要求:预埋件的锚筋应与钢板牢固连接,锚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锚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0mm。
②. 隔震层中的隔震支座应在安装前进行出厂检验,并应符合:每项工程抽样总数不应少于20件
③. 散水(明沟):
a. 散水的坡度可为3%~5%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b.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④. 外墙装饰构造设计:外墙饰面砖粘贴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6m,宽度宜为20mm。伸缩缝应采用耐候密封胶嵌缝。
⑤. 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要求: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表1.3-5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和 50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20。(p25)
⑥.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⑦. 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将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混凝土沿全墙高灌实。
⑧.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有: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⑨.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应:保温覆盖层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⑩. 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
a.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边监测点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垂直监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b.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水平间距20~60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
⑪. 预应力张拉要符合设计要求:通常预应力筋张拉方式有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有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2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20m时,宜两端张拉;预应力筋为直线时,一端张拉长度可延长至35m。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4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40m时,宜两端张拉。
⑫. 屋面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屋面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应低于20年
⑬. 保温层施工:
a.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施工时,喷嘴与施工基面的间距应由试验确定。一个作业面应分遍喷涂完成,每遍喷涂厚度不宜大于15mm,硬泡聚氨酯喷涂后20min内严禁上人。作业时,应采取防止污染的遮挡措施。
b.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施工时,浇注出口离基层的高度不宜超过1m,泵送时应采取低压泵送;泡沫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00mm,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⑭. 冬期施工技术: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⑮. 冬期时砌体工程:砌筑时砖与砂浆的温度差值宜控制在20℃以内,且不应超过30℃
⑯. 冬期时钢筋工程: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及以上级钢筋进行冷弯加工。
⑰. 冬期时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负温养护法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
b. 采用加热法时,升温和降温阶段应每隔1h测量一次,恒温阶段每隔2h测量一次。
⑱.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⑲. 冬期时钢结构工程:
a. 焊接作业区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2倍钢板厚度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时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得低于20℃
b. 当焊接场地环境温度低于-15℃时,应适当提高焊机的电流强度。每降低3℃, 焊接电流应提高2%
⑳. 验收:
a. 幼儿园、学校教室、学生宿舍、老年人照料房屋设施室内装饰装修验收时,室内空气中氡、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间。当房间总数不大于20间时,应全数检测。
b.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㉑. 当墙体采用保温浆料做外保温时,厚度大于20mm的保温浆料应分层施工。
㉒.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文件明确的开标时间必须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㉓. 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工程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
①. 普通钢筋锚固长度取值应符合: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mm
②. 散水(明沟):散水的宽度宜为600~;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
③. 圈梁构造要求: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④. 地下连续墙施工要求有: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⑤. 泡沫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00mm,保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⑥. 熔化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时,宜采用专用导热油炉加热,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00℃,使用温度不宜低于180℃
⑦. 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散水厚度,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阴阳角处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