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 收到话题邀请,单独说说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这是个学习瓷器是不能绕过的重要又基础的问题之一。今天就用思维导图详细说透。
一、“釉”和“彩”
“釉下彩和釉上彩”这个说法里首先要掰清楚“釉”与“彩”两个不同的字。
在谈到瓷器的工艺时,往往会从器型、釉彩、纹饰等几个维度述说,其实,“釉”与“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艺表现。简单比喻一下,“釉”好比是后来给瓷胎添加的肤色;“彩”好比是后来给瓷器添加的纹身。所以,这就有了“釉”与“彩”的差别和各自的分类:
二、釉下彩
知道“釉”与“彩”的不同分类,再说“釉下彩”和“釉上彩”就简单多了。
“釉下彩”就是瓷器彩绘之后,在上面加一层釉(皮肤),这层釉一般是透明釉。
1、青花:“釉下彩”里的彩,最经典的就是我们常见的青花——青花瓷工艺是在瓷器素胎上以氧化钴作为彩料绘制纹饰后,再在纹饰上面覆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典型的”釉下彩”,准确地说,青花其实就是“釉下青花”,也可以通俗理解为“釉里蓝”、“釉下蓝”。
2、釉里红:除了青花瓷,釉下彩还包括“釉里红”,就是以氧化铜为彩料绘制纹饰后,再在纹饰上面加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典型的”釉下红彩”。
3、青花釉里红:釉下彩的第三种展现形式就是在釉下同时用氧化钴和氧化铜绘制纹饰,再在纹饰上面覆盖一层釉,高温烧制后形成了“青花釉里红”工艺。
釉里红在烧制的过程中发色非常不稳定,品质把控很难,出成率较低,所以釉下彩和釉上彩哪个好,釉里红或青花釉里红工艺的瓷器都是来之不易的,藏品价值相对更高,现在市场销售的同类工艺陈设瓷和茶器价格也相对贵很多,属于高档品的工艺之一了。
青花和釉里红是颜色不同的釉下彩,用英文的表达最能直白地体现它们在工艺上的共性: blue釉下蓝(工艺表述)、 red釉下红,它们都属于瓷器釉下彩绘的主要彩料,只是由于青花瓷的普及度和知名度较高,人们另外给予“青花瓷”一个更直白的英文称呼“blue and white 蓝和白的瓷器”。
4、其他釉下彩: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清末醴陵窑还出现了“釉下五彩”,也就是釉下多彩。釉下彩瓷现在的发展也是很多元了。
瓷器除了用于陈设和收藏,还有很多用于生活,所以,从饮食安全角度讲釉下彩和釉上彩哪个好,现在还有很多号称“釉中彩”的瓷器作为餐具,这种工艺主要服务于餐具茶器,为了使用安全,杯碗之内不要有釉上彩。如果是选择展现陶瓷工艺的收藏瓷,一般不会以“釉中彩”作为选择标准之一,这样就外行了,多此一举了。
三、釉上彩
“釉上彩”就是相对釉下彩而言的,瓷器素胎加一层釉(无色透明或有色的釉)经过一次烧制后,再在釉面上面以各种彩料和工艺方法绘制不同的纹饰,然后再烧制。
主要的分类,来个一图搞懂
-----------------
-----------------
但瓷器的烧制有的工艺很复杂,要根据不同釉色和不同彩绘呈现出恰当颜色所需要的炉温不同,会烧制多次,有的非常复杂。比如我们熟知的故宫瓷母(各种釉彩大瓶)的烧制,有釉上、釉下、斗彩等多种工艺,根据不同色彩需要的呈色温度,先后至少烧制4次。
因为同样是釉上彩,需要低温烧制的,其中金色就需要比其他釉上彩更低的温度烧制,不能与其他釉上彩同时入烧,不然金色就被烧飞了,消失了。所以,一般在烧制低温色彩之后,再绘制金色纹饰,最后单独用更低温将金色入窑烧制。
这里说的“至少烧制4次”是在烧制顺利、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如果哪个环节有了小瑕疵需要修补一下,可能会再入烧烘一下。当然,烧制的次数越多,崩塌的概率越高,有的瓷母烧了两次就塌陷了,都没机会再修补了。
关于“釉”与“彩”、“釉上彩”与“釉下彩”的知识点,再分享两个曾经制作的思维导图,让这个知识点在这一篇里比较完整地给您做参考
#什么是釉下彩和釉上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