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对大侠的崇尚与尊重的观念和意识源远流长,每一个朝代都会有许许多多只为百姓服务,行走江湖却不留姓名的仁者。
他们作为一种不同于劳动百姓的特殊人群,在社会上能够表现出一种受人尊重,令人崇拜的人格,至今,仍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仍有许多人把他们作为榜样。
深入历史,有关记载武侠的小说书籍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文学记载来具体研究侠客的这种江湖义气,以及对他们的赞美。
一、游侠、豪侠、官侠的演变过程1、游侠、豪侠、官侠的产生
游侠的出现最早见于《史记》,游侠,所谓“游”字,就是自由自在,不受人约束,来去自如,早在司马迁的文学作品中记载“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能够表现出侠客被崇拜的原因及侠客的自由之身。
早在古代历史上,人们经常会受到列强或者是政府朝廷的压迫,自己却无能为力,总是想着能够召集广大的人民百姓来反抗这些压迫和掠夺,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想着会有一些神通广大,武术高超的侠客来帮助他们除掉这些列强,能为百姓打抱不平。
豪侠,一般是在唐传奇的小说中有记载,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豪侠是当时的一个重要题材。
通过文学作品的描述,使豪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更高的名望。豪侠的出现,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和平,能够让劳动百姓过上稳定的生活。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作家有着更好的写作题材,更好地描述豪侠的英雄气概。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对于豪侠来说,有一些暴徒,只会“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有一些人总是凭借着自己伟大的本领,只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去考虑身外之物,身外之事。
但是随着年代的变化,朝廷的不断强大游侠,都会制定一些制度来管理国家,相应的这些为国家做过贡献,平常隐于江湖之人,在朝廷上有一官之任,游侠,豪侠渐渐地都会被取代,进而就会有官侠的出现。
2、朝代的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侠的异变,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的这几千年中,都有各种侠客驰骋江湖。通过历史的演变,各种的侠客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从历史现实到文学创作,从西汉东汉到两清时期,侠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再也没有了江湖的英雄气概,讲义气,打抱不平,逐渐接受高官厚禄,享受生活。
从唐传奇小说到《三侠五义》为代表的侠义小说记载的侠客特征来说,一直到现在,淡化了这种英雄豪气,能为人们打抱不平,但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这些人渐渐地退出了江湖,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3、历史书籍中的记载
在《游侠列传》中记载道“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可以看出古代侠客们具有诚信的品格,谦虚待人,但是无视法规,自由放纵但是从来不彰显自己的才华,不抢夺功劳,一心只做圣者。
鲁迅先生曾经说到:“凡侠义小说中之英雄,在民间每极粗豪,大有绿林结习,而终必为一大僚隶卒,供使命奔走以为宠荣。”
侠客们作为文学形象,从汉唐时期逐渐变得灰色起来。从一开始的野性,侠义精神逐渐变得萎缩,从此以后,有许许多多的侠客便销声匿迹。
二、文化侠异变原因的背景1、古代背景
古代生产工具的落后决定着社会资源生产效率以及经济的落后,在政治经济落后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比较黑暗,人们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生存非常地困难。
在精神上表现出对上天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怒,侠客的诞生,人们进一步能够摆脱痛苦,侠客于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在现代社会,侠客之所以能够落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道德水平将会变得更加重要。逐渐地侠客们拥有的品行成为现代人们道德的标杆,这些年对国人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侠特征变化的原因、影响1、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游侠、豪侠,进一步体现人们单纯的追求,只是一味地崇拜,表现了当时人们幼稚的心理。
小说以及诗词对侠的记载大多数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他们有着更高理想追求与情操。通过“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篙”“握君手,执杯酒,意气相倾死何有”。
通过这些诗句在文学层面的角度看体现了文人的理想渐渐地淡化了侠客在人们心中的原本理解。
从上层文化精英到下层的平民百姓,两种不同的知识层面,不同的文化程度,将这些文人的思想渐渐感化到平民百姓,没有了对侠客江湖义气,不受世俗所约束的人格,对侠客的理解逐渐演变成为维护封建王朝的奴才。
所谓的豪侠是徘徊在江湖与庙堂之间,但是随着封建王朝制度的变化,这些人最终也脱离了江湖,在朝廷中封官。豪侠,游侠,渐渐都被封建王朝的制度所约束,没有了战争,地主对农民的掠夺和压迫减少,所谓的侠客行为也逐渐减少。
这些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没有以前的高大。有的能为国家处理事务或者作出贡献的,也渐渐成为了朝廷的官员。
有少部分的侠客追求功名利禄,朝廷上的功成名就渐渐取代了江湖上的豪气。
民众依然在心理上渴求侠客替天行道,扶危济困时,力图将其纳入正确的法治,以减少侠客这种无视法律,再有杀人灭口这种血腥的表现和冲动。要做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古今中外,杀人如麻隐形报复的侠客也有很多。“以武犯禁,不轨于法”的侠客无视法律的存在,一心只想着杀人报复,内心痛快,视法律如无物,视人命如草芥。
2、文学小说的描述
从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侠,到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打斗本领的人格化,武术高超,技高一筹到思想感情的世俗化,侠客们不再追求江湖上的打打杀杀,而是逐渐退出江湖,在朝廷上能够有个一官半职。
退出江湖,他们就会更加地追求功名利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在皇帝身边侍奉皇帝,以报答朝廷给他们的官恩。
忠于皇帝,踏踏实实地为朝廷做事,尊重皇权,实际上能够早日的得到皇帝的宠爱。从一种道德价值的追求,为人们谋利益,做好事,转变为自己欲望价值的追求。
四、对古、今的影响
古代的大侠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称得上英雄。大侠的这种正义,一心只为平民谋利益,排忧解难游侠,能够稳定古代动乱的社会局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稳定的生活。侠客的这种英雄气概,得到了古代人的崇拜与尊重。隐于江湖,远离世俗。
侠客精神在我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中从未消失,之所以说他从未消失,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抗击外敌侵略的英勇战士,还是在和平社会乐于助人的热心市民他们都有着一定的侠客精神。这种精神存在于无形之中,不断促进着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融入到社会中来。
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侠客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他们总是用以暴制暴的手法,总是在行侠仗义的过程中造成无辜的伤亡,这种问题变成了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时间久了,他们的名望就会降低,很难再得到百姓的拥护,对他们的社会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结
游侠、豪侠、官侠的一步一步转变,表面上是江湖侠客之间的变化,实际上则是朝廷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改变。古代封建制度的演变,必然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侠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历史朝代将避战,向着和平的步伐迈进。
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历史上出现侠客这些代表性的人物,能够通过这些行为反映平民的心声,反对压迫,然而又无力反抗,使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痛苦地生活。
文学侠的异变表现出了这些侠客在行为上的变化,也表现了思想上的变化。其实,更有利于历朝历代的发展和进步。
更能够间接影响到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看法,战争少了,人们就能够安定的生活,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也能够很快地普及,人们的思想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文献
《史记》
《三侠五义》
《游侠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