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少有文采,个性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和鲁国的孔融、弘农的杨修交好,说鲁融是大儿,杨修是小儿。跟现在的大学宿舍舍友互相当爸爸是一种口气。
年级相差20岁的忘年交孔融上疏向汉献帝推荐祢衡。可见孔融小时让梨,大了也能举贤荐能,有伯乐之德。孔融又作《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见了曹操又“击鼓骂曹”。
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又作吏),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
于是脱光衣服,当众穿上鼓史专门的衣服,又去击鼓之后离开,面无愧色,坦然自若。(称女士为女史,是否也从“鼓史”这里有旁证?)
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臊祢衡这小子,没想让他给我难堪。”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让祢衡久等在门外。祢衡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捻死只蚂蚁。但这个人有小才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不如把他送给刘表。”曹操想让刘表当个背锅侠。于是派人马把祢衡送走。
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26岁。
建安(汉献帝年号)初期,祢衡到许都来游学。刚到了颍川(今许昌),就在身上带着一块刻名字的木板,后来没有地方去(没有得到赏识),以至于板上的刺字的漫漶不清了(成语“名纸毛生”就是这么来的)。当时,许都刚刚建立,贤能的读书人、大臣谋士,都从各地集中到这里。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为伍呢!”
有人推荐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祢衡见荀彧长得帅、赵融是个大肚子便说:“荀文若可以吊丧,赵稚长可以当厨子。”其意指荀彧也就只有脸长得好看而已,而赵融则是个吃货。
京剧《击鼓骂曹》
漫画《击鼓骂曹》。鼓是虎座鸟架鼓,好像秀气了,配不上祢衡的放荡不羁。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和祢衡尤其友善。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悦嘉宾。”祢衡提笔就写弥衡,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这可能是祢衡存世的唯一一篇美文,以至于他作赋的地方改名叫鹦鹉洲。诗云:芳草萋萋鹦鹉洲。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瞪着黄祖回骂:“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推出去斩了。黄祖的主簿一向忌恨祢衡,立刻动手杀了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顾不上穿上鞋子就跑来救人,但来晚了。黄祖也后悔,就厚葬了祢衡。
祢衡墓本在古鹦鹉洲,后因江心洲下沉,迁移到改名为鹦鹉洲的补课洲。现存的祢衡的衣冠冢,其实就是地面一个坟头加墓碑,在武汉市汉阳龟山南麓,是武汉市一九八三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啥不葬他在成名的鹦鹉洲呢?
祢衡的朋友杨修,也挺有才,就不那么好命弥衡,他是被曹操杀的。杨修看到曹操在点心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就立刻动手让众人分吃了点心,他看出了曹操“合”字的意思是“一人一口”。在心胸狭窄的上司面前抖机灵,未必一定有好果子吃。曹操让人看透了,就不高兴。
今日翻看“扬之水谈名物”丛书的《宋代花瓶》一册,156页谈到“拜匣”,就是名片。拜见高官求个功名利禄时,递的投名状之类。提到“名纸毛生”,是祢衡的故事。可是,书中把祢衡的祢繁体字写成弥漫的彌了(157页)。
“名纸毛生”见《后汉书·祢衡传》。“名纸毛生”原谓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迹漫灭。后以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
古代递名片,是不能手递手接的,再说,到了高门大户门口,也见不到主人,还是要求门子通融。门子结果名片,装到拜匣(类似漆木匣)里边,你跟在后边进去。见到主人,所请事项,也是写在片子上,主人读而知之。不会口口相传。大概是以示郑重吧。
说到姓名,正平、兴平、德平,都为今人作名用。也有人单名叫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