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视野】中国九大家电巨头涌入,家电“芯”战火重燃

2.发改委:将引导外商更多投向集成电路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领域

3.巨头入场:智慧家居增量市场下,短板与隐忧并存

4.同有科技10亿元长沙存储产业园明日全面开工

5.长春光机所、兴芯微、飞谱电子等40个重点科技项目签约落地无锡

6.继华天科技之后,南京浦口芯德科技高端封装项目竣工投产

电器产品的定义_大家电包括哪些产品_电器包括电子产品吗

1.【芯视野】中国九大家电巨头涌入,家电“芯”战火重燃

集微网报道,近期,中国家电巨头不断涌入芯片市场,不仅传统的彩电巨头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积极布局,白电巨头海尔、格力、美的、格兰仕也在不约而同的加入。一时间,家电芯片成为中国家电巨头热捧的领域。

但是中国家电巨头是家电芯片的后来者,技术积累相对薄弱,他们将如何与瑞萨电子、英飞凌、TI、东芝、NXP等国外家电芯片巨头比拼呢?中国家电巨头涉足芯片将面临哪些挑战?中国家电芯片该如何突围?

电器包括电子产品吗_大家电包括哪些产品_电器产品的定义

中国家电巨头涌入芯片领域

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掀起了芯片投资热潮,不管是彩电巨头,还是白电巨头,纷纷涌入芯片领域。家电巨头入局芯片已经成为行业常态。

其实,彩电对图像处理、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彩电厂商芯片研发的动力更强。早在2005年6月,海信就成功研发出中国首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我国彩电无 “中国芯”的历史。

在过去十几年间,海信在芯片领域持续投入,取得了众多成果。海信已研发出了支持5000分区的Mini-LED背光控制芯片、8K驱动的TCON芯片、业内首颗支持叠屏功能的ASIC芯片、智能语音芯片、蓝牙芯片、AI视觉芯片等,其中TV TCON芯片累计出货超1亿颗。

与此同时,长虹、创维、TCL、康佳等彩电厂商也在积极跟进,入局芯片领域。四川长虹旗下的爱联科技是物联网模块提供商,已实现5G工业互联网模组、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的产业化。创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变色龙AI独立画质芯片、蜂鸟AI芯片,提高了创维电视的画质水平。TCL科技拟与TCL实业合资设立TCL半导体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进行投资,重点开发驱动芯片、AI语音芯片并扩大半导体功率器件产能。康佳不仅在盐城布局存储芯片封装测试基地,还在重庆组建光电研究院,试图突破Micro LED芯片,引领下一代显示技术。

与彩电企业不同,白电巨头此前对自研芯片的意愿不强,一直从第三方采购。但是随着AIoT技术的演进,使套系化家电、家居一体化成为家电行业新的发展趋势,白电巨头开始入局芯片领域,从芯片层面考虑跨产品、跨平台之间的互动。

近几年,美的、海尔、格兰仕、格力等白电巨头非常热衷芯片,纷纷设立芯片公司,试图从芯片层面提高产品体验。美的旗下美仁半导体公司已经研发出主控MCU芯片、触控MCU芯片、变频MCU芯片等,并应用在空调、暖通及楼宇、冰箱、洗衣机、厨房和热水等上。海尔研发出专为智慧家庭深度定制的IoT芯片——云芯Ⅱ代,并率先应用到出口东南亚、南亚的海尔智能空调上。格兰仕携手跃昉科技自研“BF-细滘”芯片、“NB-狮山”(试片芯片),其中BF-细滘”芯片已经在5个微波炉机型测试,很快将可正式应用。格力旗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已经研发出MCU主控芯片、AI芯片、功率器件等,其中空调内机、遥控器、线控器的MCU芯片都已经量产,功率器件也已应用于空调、洗衣机、冰箱、风机、洗碗机等产品中。

家电巨头涉足芯片是历史必然

家电厂商涉足芯片是AIoT时代的需要。博通销售经理李杰表示,进入AIoT时代之后,家电产品更加注重智能化、互联化大家电包括哪些产品,如果不同家电芯片没有形成统一接口,就不便于资源管理或者采购,也不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同步开发。例如,一个板子上的多颗芯片很可能来自不同的芯片设计厂商,这增加了产品设计和研发的难度。但是如果家电厂商自己做芯片,家电产品应用需求在芯片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到了,家电产品研发效率会大幅提高。

家电厂商涉足芯片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华为芯片禁令之后,中美科技战升温,中国家电巨头也感到危机重重,担忧未来芯片供应风险,因为中国家电芯片本土化率仅5%,绝大部分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一位家电巨头芯片相关负责人刘新(化名)也指出,“大白电芯片国产化率非常低,估计在几个百分点的水平”。如果美国扩大芯片禁令,中国家电巨头可能同样面临巨大的威胁。

中国家电巨头意识到了只有保证芯片自主可控,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胜算。刘新指出,家电企业入局芯片,有利于降低供应风险,保证供应链安全。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芯片供应链紊乱使芯片短缺,限制了家电厂商的发展。“因为缺一颗几块钱的芯片,我们几千元的产品,甚至几万、几十万元的产品都做不出来,让我们这些家电厂商陷入被动的局面”。

中国家电巨头也相信自己能培育出优秀的家电芯片企业。回顾历史,日立、索尼等国外不少家电芯片厂商是从家电企业的应用场景中孵化出来的,同样中国家电企业也有机会培育出一些优秀的家电芯片企业。着眼当前大家电包括哪些产品,芯片是中美科技战的焦点,家电芯片本土化是必然趋势,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是一个值得入局的赛道。家电厂商对芯片应用场景具有透彻的理解,拥有足够大的出海口,芯片能快速通过测试验证以及上量,更有可能研发出适合家电应用场景的各类制定化芯片,弥补第三方芯片厂商通用芯片的不足。

从产品创新角度来看,家电企业涉足芯片、核心部件,有助于产品创新。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家电产品创新都是一些功能性的创新,例如,如何降本?如何提高效率?但是未来家电产品的创新更多的来自底层技术的创新,例如,IoT的连接创新、功能性的创新以及控制层面的创新等,这些都需要对底层技术拥有深入的理解。

中怡康时代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认为,家电厂商入局芯片领域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家电厂商发展规模基本上已经达到瓶颈,如果要继续增加营收和利润就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家电厂商朝着家电行业产业链延伸;第二,全球半导体产业供需不平衡导致家电芯片短缺,给家电厂商带来巨大的供应压力,家电厂商纷纷涉足制程要求不高的家电芯片,试图缓解芯片短缺难题;第三,目前,资本和政策都向上游供应链倾斜,家电厂商为了提高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获得政府相应的补贴,进军芯片领域,例如,2020年部分家电企业的盈利主要靠政府补贴。

家电巨头该如何布局芯片领域?

家电巨头入局芯片虽然是大的发展趋势,但是他们仍将面临品牌竞争、高产业生态门槛、高技术门槛等挑战。

彭显东指出,品牌竞争可能会限制家电厂商芯片的出海口。不同家电厂商之间存在市场竞争关系,一般家电厂商不会采用竞争对手的芯片,所以家电厂商涉足芯片之后存在市场推广的难题,前期只能通过自己的品牌、产品与消费者互动,具有一定的市场局限性。

现有家电芯片产业生态也会拉高家电厂商的进入门槛。非大陆的家电芯片厂商布局较早,已经形成较高的产业生态门槛,后来者要与这些厂商竞争不具备优势。例如,Mstar、布局智能电视芯片较早,通过长期的耕耘已经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后来者很难与之竞争。

家电厂商一时很难攻克高技术门槛的家电芯片,仍需要依赖国外厂商。李杰表示,家电芯片种类丰富,家电厂商更可能做一些MCU或者有IP授权的一些芯片,不一定会涉足技术门槛较高的芯片种类。例如,家电产品中的射频芯片不仅要考虑到兼容性、可靠性、稳定性,还需要兼容环境干扰、电磁干扰等,家电厂商可能不会去啃这类“硬骨头”。

面临众多挑战,中国家电巨头该如何布局芯片业务呢?

彭显东建议,要提高家电芯片的本土化率,首先要坚持要有信心。目前虽然很多家电厂商做芯片,但是他们的家电芯片主要还是外购,搭载自己芯片的家电产品并不多。中国家电厂商应该改变这种不自信的态度,将自己的芯片引入到高、中、低端家电产品中,加快国内家电芯片发展步伐。

其次,家电芯片应该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家电芯片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应用场景不断改进,赋予家电产品新的亮点。例如,索尼X1芯片每年都会升级,给索尼电视带来新的功能或者亮点,提高索尼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国内头部家电厂商不可能每一家都做芯片,中国家电厂商应该结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出资成立芯片类合资公司,实现技术共享,并开发一些通用属性较强的芯片。

刘新认为,家电厂商要做好芯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设计团队、优质的制造资源以及对应用场景充分的理解。目前,市场上拥有大量的家电芯片设计厂商,但是受制于晶圆制造资源吃紧,根本无法满足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所以作为,不仅要根据家电厂商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合格的芯片,还需要与上游晶圆制造厂建立良好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证芯片的生产、供应。

更为重要的是,家电厂商要从行业的角度做芯片,保持市场的开放性,避免成为自己的配套厂商。刘新指出:“我们核心零部件业务定位是家电核心部件供应链厂商,而不是内部配套厂商,所以我们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赖。同样,我们做芯片将沿用这种思路,也将基于行业需求进行研发。”(校对/邝伟钧)

2.发改委:将引导外商更多投向集成电路设备、关键原材料等领域

集微网消息,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外商投资管理的重点工作。

杨洁表示,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今年1月已经开始正式实施,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共增加127个鼓励行业领域。我们将推动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更多投向集成电路设备、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制造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更好发挥外资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部署,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成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实施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推出四批重大外资项目。今年将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同时,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校对/小北)

3.巨头入场:智慧家居增量市场下,短板与隐忧并存

集微网消息 如今,智能化的概念可以说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除了新兴领域外,譬如家居这类的传统行业也同样被赋能。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对IoT领域进行布局,而智慧家居产业更是实现万物互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有谷歌、苹果、fb()等国际大厂,国内小米、华为等一线品牌也纷纷进军智慧家居市场。

可以看到的是,眼下行业巨头们都意图通过打造生态链的形式抢占智慧家居市场份额,而生态链连接到的各个环节,也给对应的软硬件厂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业绩增长。

增长下暴露“短板”

与众多电子产品一样,中国市场是智慧家居设备生产及销售的一大主力,即便经历了疫情及上游零部件供需失衡带来的冲击,行业在去年第四季度也有明显的回暖迹象。

IDC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智慧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6087万台,同比增长6.0%,销售额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虽然去年全年出货量同比微跌1.9%至2亿台,但IDC预计,2021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将迎来反弹,全年出货量将接近2.6亿台,同比增长26.7%。

对此情形,行业人士却指出:“现阶段来看,软硬件的需求的确有比较可观的增幅,主要就是得益于国内外大公司都在搭建生态,这些大公司不论是对产业链还是对市场来说,都具备能够短时间拉升需求的影响力。”

在需求蓬勃发展的当下,产业链由上到下都跃跃欲试。

就以终端市场为例,不仅有美的、海尔、康佳、创维等传统家电厂商,有包括苹果、华为、三星、小米、OPPO、魅族、LG等手机品牌,还有诸如、石头科技这类家庭机器人品牌也在其中参与竞争;可想而知,支撑这些品牌的供应商数量更是成数倍增加。

行业人士认为:“大公司搭建生态链的动作,除了给产业链带来需求增长的正向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整个市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出现技术规格、产品形态各异的‘乱象’。当然,这也是一个产业从兴起到成熟必经的过程。”

据相关企业透露:“由于目前行业中存在多个操作平台,每一家都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所以每个生态链上的终端厂商数量都不在少数。再延申到零部件、软件供应商,它们接收到的各种订单需求层出不穷,因此,现在市面上不论软件还是硬件也都存在非常多的规格。”

缺乏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即使市场整体规模仍在有序扩大,份额也相对分散,集中化大规模增长的案例并不多见。而上述提到的几家巨头,为了加速推动生态链的建设,正以各种方式扩大自身平台的辐射面,进一步催化产业成熟。

国内厂商VS“国际巨头联盟”

即便已经做到行业顶尖,国内外的一线大厂们依旧面临着前文提到的“标准问题”。对用户来说,统一的标准将进一步提升智慧家居设备与平台的智能化和易用性。而产业兴起初期,企业能否做大与由谁制定规则的问题相辅相成。

首先看国内市场,表现最为突出两大生态平台——小米、华为。

相比许多企业,小米在智慧家居产业的布局显然更早,抢占先机,也成就了小米今天的优势。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投资入股的模式不断完善生态链,这两年小米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强,包括华米科技、石头科技这些业界新秀的背后都能看到其的活跃身影。目前,小米生态链大大小小的产品已超过两千种,

一家零部件厂商表示:“现阶段小米生态链的覆盖程度已经算是比较完善了,从室内场景到衣食住行几乎都被其包揽,2020年,中国智慧家居市场出货量居于首位的小米份额已达到16.3%。我们认为不论从终端来看,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小米都有比较突出的竞争优势。”

反观华为,在消费者业务元气大伤后,不得不将重心扩大到其他领域,而智慧家居也是其重点规划的方向之一。与小米的模式不同,华为在生态链建设的重心明显更侧重于操作系统以及云端计算,基于鸿蒙OS,打造面向智慧家居场景的生态平台,截至今年1月,华为生态的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连接设备超过10亿台。

提及华为,不可不说另一家基于操作系统打造生态平台的公司——谷歌。实际上,谷歌在很久前就开始投入智慧家居场景的搭建。其供应商表示,目前谷歌操作系统除了已经在许多欧美地区家庭中落地,甚至还融入用户驾驶、商务等多个场景中。

为了更大程度提升影响力,去年9月,谷歌联合亚马逊、苹果以及联盟宣布,计划在2021年上线智慧家居设备开源标准——“ Home over IP”。其中,联盟的董事会成员包括宜家、三星和(飞利浦Hue)。

Home over IP将容纳的设备类型包括照明和电气、温度控制设备、门禁、安保、窗帘、电视等。简而言之,也就是几乎所有类型的主要智慧家居设备,此外,几家企业也在探索整合“更多的消费电子产品”。

写在最后:“激进”下的隐忧

在上述这些企业的大力推动下,我们看到如今智慧家居产业的蓬勃发展。值得思考的是,当这一产业形成寡头效应后,用户在使用该平台时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典型的问题之一就是——当平台运营出现故障,屋内将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设备无法启用。

不久前,谷歌就曾经历此事。由于其服务器瘫痪,导致近1小时服务中断。而该公司的操作系统及智能设备服务范围涵盖了中国、美国、欧洲、加拿大、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用户在近1小时内都因无法启动 home而处于无灯的环境中。这并非谷歌第一次宕机,另外两次分别在去年6月、9月,除此之外,亚马逊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随着这些巨头所打造的生态链愈发完善,对于其系统和平台本身的运营要求也更加苛刻。即便是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也没办法确保万无一失。或许在智慧家居普及的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应该同步思考,如何才能尽可能规避这类情况,从而更大程度获得消费者信任。(校对/Candy)

4.同有科技10亿元长沙存储产业园明日全面开工

集微网消息,同有科技今日宣布,长沙存储产业园将于4月22日全面开工。

同有科技长沙存储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占地56亩,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自主可控存储系统及闪存SSD研发生产基地,涵盖软硬件研发、生态适配、大规模存储系统及SSD智能制造和存储产业孵化四大功能。

同有科技还宣布,将与国内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将存储产业链融入自主可控生态圈。

2020年5月,同有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同,拟以全资子公司湖南同有飞骥科技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在长沙高新区购置约56亩工业用地用于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同年6月18日,同有科技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存储系统及SSD研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宣告该项目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长沙)的正式启动。

大家电包括哪些产品_电器包括电子产品吗_电器产品的定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