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它好到,你从默默无闻到爆红网络,从众筹开始到梦想实现,也许仅需要一个事件一秒的时间变化。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坏到也许你什么都没做错,却已被推陈出新的新人新势浪潮所淘汰。
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一个企业管理者,思维是否更得上时代的变化尤为重要,它往往是掌握着企业运行的方向。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数据已成为了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投入。信息社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每个人口袋里都揣着一部手机,办公桌上是电脑,这里面就装载着漫漫的数据。人们不再认为数据是静止和陈旧的。因此数据思维开始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那什么是数据思维呢?简单地说,任何一个工作目标的达成,都要有数字来进行考核和执行。没有设定目标,就没有评价的依据,对事务完成的质量就无从把握。
作为管理者,从事务角度讲,更多的能力是对每项工作、每个员工、每个产品等呈现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出强项,弱点继而加以改进;从市场角度讲,数据思维方式运营的核心,在于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完成更大更长远的经营目标。从给成千上万用户集体打标签,细化到给个人打标签数据思维,做更有针对性的资源投入,才能将资源充分利用。
从企业管理角度讲,数据思维又如同一道永恒的数学题,如“10-8=2”一样,“10”是收入,“8”是成本,“2”是利润数据思维,管理者就是要将“10”变成11、12;将“8”变成7、6;那么利润“2”自然就增大。当我们弱化语文思维里的“有效挖掘客户”“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这种空话套话,用精准的数字去分析现状,表达目标,往往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当然,数据思维只是手段,最终拥有好的结果,才是我们工作的终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的核心,是价值的创造。我们许多人在工作中,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做了很多工作后,发现没有得到自己的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们浪费了时间,同时也只剩下了苦劳而完全没有了意义,因为它没有创造价值。
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或者一个项目的时候,要先问自己“我想得到什么结果?”“我能得到这个结果吗?”“得不到结果怎么办?”“如何创造条件去得到”,这即是结果思维,就是根据结果,评估环境因素,创造条件,反推过程。比如我们要实施增收降本,那么我们需要的明确地知道各项目标值多少,从而拆解,能分为几个项目去实现,为每个项目能在自己的极限范围内贡献多少,从而反推能不能做到最终结果。
当然,有了前两种思维后,我们的工作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在与同事合作间,在与部门间沟通,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内向思维”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思维了。
内向思维就是聚焦自身的思维模式,当有问题时,要向自己来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答,而不是向外去寻找原因和解答,“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很多人的习惯是一出现问题,先去找别人的原因,却丝毫不去审视自身,结果呢,当然是搞的大家都不愉快,甚至相互指责。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内向思维寻找自身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解决,多反思自己,少互相伤害,结果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好,内向思维是我们工作的润滑剂,也能够让我们共同的战车不抛锚,越行越远。
有一句话叫做正思、正念、正行、正果,正思为首。数据思维,结果思维,内向思维,决定我们的行为准则。相信安能人们,也会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大数据,以结果为导向,向内求发展,把安能事业一起做好,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