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Ziya
编辑|九州秘史录 月 桂
鉴宝节目上,女子带了精致的木头盒子前来,本以为是花瓶之类的文物,结果女子介绍这是她父亲的骨灰盒,现场的专家主持人全都傻眼了,不禁发问骨灰盒里面是空的还是装了东西?了解到骨灰盒的来历之后,专家更是大惊失色,询问女子祖上究竟是什么人。
专家:可以卖给我吗?
从一上台李女士手里拿着的木盒子就吸引了许多专家的注意,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李女士交代了宝物的来历——这是她父亲的骨灰盒。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专家也是十分震惊,奇珍异宝见了无数,还是头一次见人拿着父亲的骨灰盒前来鉴定的。李女士见大家可能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立刻解释道,骨灰盒不是用来装父亲骨灰的,而是李女士的父亲留给他的遗物。听到这个解释,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大家依然感到十分奇怪,为何李女士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不用这个骨灰盒,反而会留下骨灰盒作为遗物,这也太不吉利了。
雕刻图案栩栩如生
李女士在节目现场讲起了骨灰盒的来历。李女士的父亲前些年过世了,临终前李女士叫到床前,郑重地将骨灰盒交到了李女士的手里,叮嘱女儿一定要好好保管,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宝物,见证了他们家族的兴衰更迭,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以轻易示人。李女士谨遵父亲的嘱托,将父亲的遗物仔细地收藏了起来。父亲去世前并没有留下太多财富,连像样的遗物也只有这个骨灰盒。父亲去世之后,李女士和母亲并没有将骨灰盒出卖的想法。
专家质疑祖上何人
父母二人自由相识,不仅是青梅竹马的玩伴,最后还走到了一起,婚后二人的感情和谐,几十年相敬如宾,本以为二人接下来就会相伴一生,没想到父亲不幸身患重病离开人世。父亲离世后,母亲一直无法走出悲伤的情绪,每次看见父亲留下的骨灰盒,都会潸然落泪,这使得母亲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差,连身体也越来越差。
为了让母亲不再悲伤,李女士在和母亲商量之后,决定将骨灰盒卖掉,可是她们不知道骨灰盒的价值,连骨灰盒的来历也知之甚少,于是李女士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央视的鉴宝节目,希望通过专业的鉴定确定宝贝的价值。
央视鉴宝
专家近距离看过骨灰盒之后大吃一惊,立刻询问李女士祖上是什么人,让她好好回忆,父亲生前有没有对她说过什么。李女士满头雾水,表示自己对骨灰盒的来历并不知情,只记得父亲说骨灰盒是祖上传下来的,而且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李女士的父亲特意交代了骨灰盒传承千年,历经了无数代人的手,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文物,即使是摆在家里也能镇宅辟邪。对于骨灰盒真正的来历,父亲没有提到。千年历史的骨灰盒究竟是什么来头,让见多识广的专家都大惊失色,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千年历史的骨灰盒
专家表示这个骨灰盒保存的十分完整,雕刻的纹路和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上面的图案清晰地描绘了一个古人祭祀的画面。说到这里现场观众和专家都沸腾了,因为这意味着骨灰盒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祭祀文化要追溯到我国的上古时期。
上古神话描述
中国上古神话描述,众神在天地还是一片荒芜的时候,开天辟地创造众生,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是创世神的杰作,也就是说在古人眼中,天地间的神灵哺育众生,基于这个观念,最原始的奴隶社会就诞生了祭天仪式,有专门的祭司沟通天地,传达上天的旨意。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认为君权神授子传父,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会祭祀天地,表示人们对上天的感谢。
二十四节气
祭祀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古人观测日月星辰的活动,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制定了阴历,并且制作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民进行耕作。人们的观念中,从耕作到收获都是上天的礼赠,于是在各个节气形成了众多的庆贺习俗。
古代最高的祭天仪式就是冬至日的祭天礼,象征着对一年中劳作的总结,由皇帝主持仪式,代表天下万民向上天祈祷,祈求降福众生,来年风调雨顺。祭天礼的隆重自然不言而喻,古人一般会将仪式的流程记载在青铜器物上,记载着祭祀仪式的青铜器物一般会放在贵族的墓穴中作为陪葬品,或者直接刻在皇家墓葬的内壁上,彰显身份的尊贵,像这种把祭祀仪式刻在骨灰盒上的做法,专家也是第一次见,难道这也是表示逝者身份的尊贵吗?
皇帝祭天礼
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我国深受人死需要留全尸的观念的影响,传统的丧葬仪式都是土葬,没有哪个朝代对尸体进行火化的,对于贵族而言保持尸体的完整性更是十分重要,在死后焚烧尸体,简直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在我国火葬的历史,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候全国才开始推行火葬。骨灰盒起码已经有了千年历史,难道千年以前就存在火葬了吗?
古时候露天火葬
相关的历史文化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历朝历代处理尸体的办法都是土葬,也不排除一些地区丧葬习俗的差异化,西藏独特的天葬仪式,人们将逝者的遗体放在天葬台上,由秃鹫一点点蚕食干净。有的民族会把逝去亲人的遗体放置在固定的容器内,对于一些生前很有名望的人,则会对他的遗体进行焚烧,然后将焚烧剩下的骨灰保存在骨灰盒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不难得知,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某些地区就有了实行火葬的习俗。
《墨子·节葬下》
《墨子·节葬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此外类似记载在《荀子》和《吕氏春秋》等史书中都可以找到。这些文字记载也可以说明,李女士的骨灰盒具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而且根据骨灰盒的材质来看,逝者的身份地位绝对不低,按照当时的规格礼制,起码是王公大臣级别的人物才能获得这样的殊荣。
李氏族谱
听现场专家的分析,李女士也想起了一些关于骨灰盒来历。据李女士回忆,当初父亲给她骨灰盒之前,还给了她一本李家的家谱,在家谱中李女士看到了她父亲的名字,还有其他叔叔的名字,除此之外上面还有李家著名人物的生平记载,比如李女士的爷爷就是当地的举人。根据家谱的记载来看,李家出现过很多杰出的人物子传父,在历朝历代都立下了许多功勋。不仅如此,李家家谱前半部分记载的人物只占其中一部分,后半部分全是一些奇怪的图案,李女士完全看不懂那些奇怪的图案是什么意思。据李女士父亲生前所述,家谱的前半部分是用甲骨文编写而成的,记载的是李家在商朝时期的先祖们的故事。
甲骨文
专家惊讶之余,也指出了李女士说辞中的漏洞,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在东汉时期由蔡伦进行改进,到了东汉时期可以书写的纸张才问世,而李女士的家族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了记载文字的纸张,岂不是有违事实吗?
李女士表示她家的家谱并不是传了两千多年,现在她家这本家谱是由李家后人编纂而成的,期间还经历了许多次焚毁和补写,最近一次修订就是由李女士的太爷爷主持的。只不过为了彰显先祖的身份,才将他们的事迹和名字用甲骨文书写。遗憾的是李女士并没有将家谱带到现场,专家们也没有了研究珍贵历史古籍的机会。
造纸术
根据专家们所作出的点评,骨灰盒做工精美,品相上乘,经过了千年的传承依旧没有损坏,而且对我国研究火葬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保守估计,骨灰盒的价值起码在七位数以上。听到这里,李女士一脸难以置信,没想到父亲留下的骨灰盒竟然价值连城。父亲生前只是说这个骨灰盒流传了很久,并没有对它的价格进行过多渲染。
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专家提出以个人名义收购骨灰盒,然后捐献给故宫博物馆。因为这种文物可遇而不可求,它上面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本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这样既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将来母女二人想念父亲了,也能去博物馆看看父亲的遗物。
李女士未表态
不过了解到骨灰盒的价值和历史意义,李女士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决定,因为骨灰盒见证着他们家族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她并不需要这笔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打算和母亲商量之后在作出决定。专家听后也有些失望,表示如果李女士有卖出的想法要第一时间联系他,两人可以进一步商谈买卖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