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晶、李妹妍报道:“你打算生二孩吗?”成为这两天刷屏各个圈子的最热话题,甚至成为70后见面的第一句问话。在经济考量之外,什么时候生、如何生、生了如何养……许多问题让父母们纠结烦恼。
“这项国策直接关系到了我的家庭幸福。”正如1976年出生的刘女士所言,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70后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受到影响最大的一族,80%以上接受采访的女性表示纠结生或不生的问题,而同样比例的男性则表示愿意生老二。
70后妈妈:谁来带孩子,谁还我人生
生二孩对70后女性来说在生理上面临几乎是最后的机会,突然的全面放开令她们感到痛苦和纠结。
“本来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已经39岁的刘女士坦言,“女儿已经13岁了,上初二,生活上基本不用操心。我好不容易可以在工作上和自己的生活上享受更多快乐,如果又生一个,等于一切要从头来过。”刘女士告诉记者:“想到当年带小孩的情景,坐月子两小时喂一次奶,小孩生病去儿童医院排队,我心头都打个冷战。”
害怕失去现有的平静美好生活,是部分70后女性的心态。采访中,不少70后更实际地提出:“养个孩子你知道要多少钱?最少也要上百万元,现在我养一个经济上都捉襟见肘,如果再生一个,生活水平真是很难保证。”在公司做职员的邓小姐告诉记者,两口子年收入20万元才刚刚够还上房贷,还要养车、养老人和孩子。“经济的考虑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200万元真的别考虑。”邓小姐感叹。
经济问题之外,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困扰着70后的女性们。“一旦二孩生出来,谁帮着带?我父母都快80岁了,不可能帮忙,请保姆不放心,最终只能辞职做全职妈妈。”陈女士说,当她把这么现实的问题抛给想要二孩的老公时,老公也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即使下定决心,70后妈妈也是“用生命在孕育生命”。
广州市计生研究所所长李庆丰表示,相当部分70后已错过最佳生育时机,“从广州市育龄妇女生育能力的研究来看,女性一过37岁,其生育能力处于大幅下降的一个区间,国际、国内的研究都是这样的一个趋势”。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70后夫妻选择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来解决生育二孩的问题。但亦有媒体报道指出,超过40岁的女性,即便使用试管婴儿技术,其成功率也仅10%。
70后爸爸:多一个孩子,多一份幸福
有些70后老公尊重妻子不要的意见,但也有些特别固执。
“有了女儿后我早就想要一个儿子,但是因为是公务员,我们两个又都不是独生子女,现在终于等到全面放开了,我真觉得是上天给我的礼物。我给儿子的名字都起好了。”70后的朱先生显得特别兴奋,他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举双手赞成。
相比朱先生的执着,杜先生就显得随意很多。“生当然好,孩子可以多一个伴儿,多一个孩子多一份幸福啊。等我们老了,也多一个人照顾。”但是,杜先生说毕竟已经40岁的人了,要看太太身体,更要尊重太太意愿。
在羊城晚报记者随机调查中,100名70后的男性中有87人表示愿意生,而100名70后的女性中愿意的不到20人。
80后妈妈:平衡家庭与职业是难题
在记者采访中,80后妈妈普遍认为,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平衡家庭和职场。
80后妈妈薇薇在金融行业上班,她坦率说相对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她更多考虑养两个孩子之后要付出的机会成本,“生两个孩子几年都不能正常上班”。
而另一个80后妈妈小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到哺乳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如果小孩满三周岁才上幼儿园,那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目前职业女性休产假一般为三四个月,上班后的工作外时间都要用于照顾孩子,“养二孩对职场女性来说更为苛刻,她们不得不放弃相当的收入与职业晋升机会。”
60后妈妈:就想给孩子再生个弟弟
在记者采访中,48岁的肖女士是唯一的60后妈妈,目前已经怀孕8个多月,下个月就可以真正拥抱到她的第二个孩子。
肖女士在某大型国企担任领导职务,说起要二孩的经历,连她都感慨自己“执着”。肖女士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去年已经考上外地的大学,“我就想再生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姐弟俩有个伴。”
姐弟俩年纪相差太多会不会有沟通问题?她说,这需要家庭教育,“无论如何亲缘关系总是这个世界上最紧密的联系。”
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生育愿望
单独二孩至今 穗申请仅两成
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对此,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卫生部门了解到,市卫生相关部门将严格根据中央政策修订地方法律法规,在卫生系统能力范围内创造最好条件。
广州市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基层的助产能力并不会有太大压力,“全市妇产科、产科应对需求没有问题私立医院做试管多少钱,但并不意味某一具体单位会出现特殊情况”。
被问及放开“二孩”会不会在广州带来生育高峰?该负责人认为,“从单独二孩的情况来看,市民会理性掌握机会”。
广州市卫计委近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符合生育“单独二孩”的目标人群数为人私立医院做试管多少钱,但提出申请的数量为30614件,申请人数占符合人数的21.4%。从省市实际生育人数占比来看,广州市已批准29608件、已生育7995人;广东省获批家庭12.93万,实际生育人数约4万。广州已生育占获批量的27%。广东已生育约占获批量的30.9%。由此看来,即便是申请“指标”后,广州市申请家庭“付诸行动”的比例也比全省要低。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教育成本
名校学位稀缺 地段生待认定
从放开“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很多家长最担心的是教育资源满足不了需求。
在广州,目前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位都能基本满足,但优质学位仍捉襟见肘。以2015年为例,广州市市属公办幼儿园85%学位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市共有26851人报名参加,最终小区配套园提前录取了3225人,经由电脑派位程序录取的有5961人。广州市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录取比例约3:1。可见,尽管到明年后派位比例不低于90% ,但这些优质学位在即将膨胀的入学需求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
业内人士预测,“全面放开二孩”伴随着“零择校”的实施,学位房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涨。
“以后一个学位房可以管两个孩子,肯定更多人买了。”吴女士说。
虽然目前广州市教育局尚未正式答复“应对全面放开二孩的学位安排”,不过,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广州将在师资流动和特色学校这两方面来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为了满足市民对公办优质学位的需求,广州市将在公办学位上做“加法”,逐步增加公办学校新校区的建设。此外,2016年,广州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和增城、花都、从化等新区将新建、共建17所优质公办学校和6所幼儿园;并引进国内外名校,建设14所民办名校和8所幼儿园,以缓解中心城区的“择校热”。
另外,对家长同样关心全面放开二孩后地段生划分标准会不会有变?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区尚未启动政策的相关调整。“昨天中央才出政策,如果今天就能给你们政策实施方案,那都是拍脑袋的。”有教育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职场影响
新增人口数量 就业压力难估
据统计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增长,最高年份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但新增人口是否会加剧中国现阶段的就业压力呢?
30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到明年才能在法律上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但政府在做决策时肯定会有就业压力这方面的考虑。不过,即使现在市民就开始生二孩,二十几年之后才涉及就业问题,因此不会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造成压力。“我们要想判断今后就业的态势,必须根据一定的数据推算和现实情况的发展。”郭巍青说,对二十几年后就业的状况现在还难以想象。
羊城晚报记者 张林 实习生 凌云
家庭账本
早规划严执行 生二孩不是梦
全面二孩政策来袭,有精明网友算账,以广州为例,生多一个娃养大至成人至少要68万元,要求高品质生活教育的话则要二三百万起步。不少人哀叹“生不起”,但理财规划师强调,早作准备理财,“二孩不是梦”。
国内首家智能理财规划网站“爱理不理”联合创始人、首席理财规划专家周智鹏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理财能帮你实现很多想象不到的目标。生二孩也是一样。”他认为,一个家庭在做是否要二孩的决策时,可以先好好梳理一下当下的家庭财务状况,展望一下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再根据当前可投入的资产来判断是否能承受多一个孩子所多出的各种花费。他还更正大家的一个认识误区:“家庭理财节流比开源更有效,开源是长期的,节流随时可进行,见效更快。”
至于要生二孩的家庭财产配置如何做,他建议要根据自己想实现的目标来确定。“比如你要给两个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基金要储备多少,然后再根据自己目前可投资资金做一个长期规划,测算出每年所需要的收益率,根据这个收益率再来进行理财产品的选择和配置。”
羊城晚报记者 刘薇
提振产业
奶粉行业点赞 药企看好童药
全面放开二孩,与此最密切相关的医药圈、奶粉圈沸腾了!有券商分析,未来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每年超过1600亿元。当中必然少不了对奶粉、儿童药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刺激。
放开消息一出,昨日奶粉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不同程度涨幅。国内上市的奶粉公司中,贝因美出现了涨停。而在港股上市的公司中,雅士利上涨了6.25%。连远在美国上市的美赞臣和圣元国际都录得不错涨幅,圣元国际一度涨近10%。
为什么市场如此激动?看看这些数据就知道了。此前放开单独二孩,其对奶粉行业的利好刺激在今年就开始有所显现。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共达到吨,价值16.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2%和47.2%,而且一二三季度呈连续增长趋势。
全面放开二孩,这波人口红利必定会让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大幅扩容。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4年中国配方奶粉市场规模为682.7亿元左右。有分析认为,全面二孩放开所带来的约35%的新生儿增量,将让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扩容240亿元左右。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如“高龄、高危产妇比例会增加,产后的并发症也多”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这也使得育胎保健、母婴医疗、儿童用药等行业需要“严阵以待”。
有分析称,妇产医院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09年-2013年,我国妇幼保健院复合年增长率为2.0%,而私立妇产专科医院复合年增长率为18.0%,增长率远高于公立妇产医院。随着70、80后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可能在生育二孩时更倾向于选择高端妇产医院。
此外,儿童药市场也被药企看好。广药白云山昨日表示,其拥有王老吉小儿七星茶颗粒、小儿保济口服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拳头产品,全面二孩后,该公司正统筹、梳理集团旗下儿童药品,进行产品梯队设计,推动公司儿童用药做强做大。
羊城晚报记者 陆志霖
旅游市场
亲子游获利好 迪士尼笑出声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让旅游业纷纷叫好,尤其是服务家庭游客的亲子游平台,将之视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华特迪士尼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罗伯特·艾格表示,中国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我们非常看好。二孩政策放开后,将有更多的孩子,对于迪士尼乐园而言绝对是获得了更多的直接客源。
致力于家庭客群的国内亲子游平台麦淘CEO谢震也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二孩政策对亲子游这一细分领域是重大利好:“孩子基础数增加了,而且父母对第二个孩子更加宽容、放手,教育内容将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麦淘选择亲子游这个细分市场创业的重要原因。”
羊城晚报记者 黄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