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7月5日讯(王琳)全国民营植发机构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雍禾医疗”)于近日提交IPO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冲刺国内“植发第一股”。
雍禾医疗可谓植发市场领头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其2020年市场份额、营业收入、植发患者人数等多项指标植发南昌,均国内排名第一。然而, 2019年与2020年,雍禾医疗植发业务营收增速出现放缓,同比增长幅度由30.5%降至17.9%。
在获客成本高企、缺乏技术壁垒,以及服务项目同质化等情况下,雍禾医疗如何巩固市场第一的位置?
一次性消费,高客单低净利
近年来,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脱发人群数量快速增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脱发人口超过2.5亿人,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脱发年龄以20岁到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最多,比上一代人提前了20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脱发焦虑”。“脱发”话题频频出现在热搜榜内,百度贴吧“脱发吧”和“植发吧”有超过二百万的关注量,知乎、豆瓣等社交平台也不乏关于“脱发”、“植发“的讨论。
脱发人群规模增加与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2018年至2020年,雍禾医疗营收分别为9.34亿元、12.24亿元和16.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2.4%;同期毛利率也较高,分别为75.1%、72.6%和74.6%,已超过不少白酒毛利率,如2020年五粮液和洋河股份毛利率分别为74.2%和72.27%。
不过,与较高的毛利率相比植发南昌,雍禾医疗2018年至2020年净利率分别仅有5.7%、2.9%、10.0%。
事实上,植发属于高客单价消费,根据招股书显示,雍禾医疗平均每位患者的诊疗费用在2.7万元左右。而毛利率和净利率之间的差异,或许源于高营销费、高人工费,以及每位医生所能创造的价值瓶颈等产业模式所限。
目前在中国植发的人数依然很少。根据雍禾医疗招股书显示,2020年在中国进行的植发手术约为51.6万例,渗透率仅为0.21%。由此看来,有脱发问题,并不一定有植发需求。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缺乏动机是脱发人群拒绝植发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植发的风险性和高价格,也让脱发人群对植发存在排斥心理。
(来源: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
不仅如此,因人体毛囊的不可再生性,植发基本上属于“一次性消费”,不仅低频,而且几乎不存在复购。因此为开拓市场,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营销推广费用来不断促进消费者对服务和品牌的认知。
2020年,雍禾医疗前五大供应商提供项目均为广告和推广服务,占总购买量的20%。2018年至2020年,雍禾医疗营销推广费用分别为4.64亿元、6.50亿元和7.80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一半左右,三年总计18.94亿元。据招股书显示,雍禾医疗三年治疗患者总人数约为17.6万人,计算下来单个客户营销成本近1.1万元/人。
除了高额的营销费用外,植发医疗服务机构在人力成本方面也有着不菲的投入。通常一台植发手术需要多名医务人员的配合,一名患者需要移植上千个毛囊单位,用时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一名医生一天最多只能做两台手术。同时,植发医疗服务机构的成功有赖于医务人员的能力,为吸引和挽留高素质医务人员,企业在薪酬待遇方面往往不惜成本。2018年至2020年,雍禾医疗医务人员成本分别占当年主营业务成本(即销售及服务成本总额)的45.6%、43.4%和39.8%。
低门槛强竞争,植发业绩增速放缓
与高额的营销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雍禾医疗微薄的研发投入。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雍禾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781万元,887万元和1182万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0.8%、0.7%和0.7%。而过低的研发投入仅让雍禾医疗获得6项已注册专利,且均为“设计”和“实用新型”类专利。例如手术室通讯推车外观设计、检测设备“检测与检测用品消毒一体化”实用新型等。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新生植发拥有19项专利,且其中9项为“发明”专利。
(雍禾医疗部分专利。专利申请号CN2.3;CN2.9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
事实上,植发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植发中心主任吴文育教授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曾指出,市面上关于植发的专利技术听起来虽然繁多,但基本上属于“营销概念”。
目前国内外植发的毛囊提取技术分成两大类:毛囊单位头皮条切取术(FUT)和毛囊单位钻取术(FUE)。FUT是需要先在后脑勺切一块头皮,在显微镜下去除多余组织后,分离出单个毛囊单位,再移植到需要的区域;FUE则是直接提取后脑勺的单个毛囊单位,去除多余组织后移植到需要的区域。
2010年10月,雍禾医疗曾在原有FUE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了FUE-APL1.0无痕植发技术,进一步降低毛囊损伤率并提升取发速度。这是除FUT、FUE外第三个被国际认可的植发技术,并获得了国际ISO认证。之后2016年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FUE-APL2.0技术,对毛囊提取数量、成活率、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提升。
然而这些技术都是原有FUE技术的延展,且已时隔多年,同业内其他植发企业也有各种类似技术开发。
技术的低门槛性,让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国内植发医疗服务机构主要有四大类,包括全国民营植发机构、其他民营植发机构、美容机构植发部门和公立医院植发科,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3.9%、45.6%、15.7%和14.8%。此外,有媒体统计,国内目前约有2.8万家植发养发相关企业。
大量植发机构的涌入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也带来了一些行业乱象。长江商报6月底报道,目前植发行业鱼龙混杂,一些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如过度包装植发技术抬高价格或虚报种植毛囊数量增加植发费用等,这些情况均严重损害整个植发市场的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雍禾医疗旗下医疗机构在过去一段时间也多次被行政处罚。这其中除了发布违法广告以外,还涉及资质的问题。2018年青岛雍禾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处罚;2020年南昌雍禾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因任用未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的医师,单独为患者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而被南昌市卫健委罚款1万元。
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选择植发机构更关注机构的背景以及权威性。在民营植发机构情况复杂,无法辨别好坏的情况下,消费者或许会更青睐于公立医院植发科这个保险的选择。
目前,雍禾医疗植发业务营收增幅已经减少12个百分点有余。
延展医疗养固服务,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近几年,雍禾医疗正在向综合毛发医疗服务机构转型。2017年其通过收购英国老品牌史云逊的中国内地业务,拓展医疗养固服务领域,在自家医疗机构以“店中店”模式提供各种头皮、毛发护养非手术业务。
相较于植发医疗服务,医疗养固服务虽然客单价低,但是复购率高、客户粘性好。根据招股书显示,雍禾医疗医疗养固服务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0.15亿元和2.13亿元,同比增长1315.76%,发展可观。
然而同行业内各企业均在探索毛发医疗综合服务市场,试图通过延展其他业务来建立模式闭环,增加客户粘性。
例如其他全国民营植发头部机构中,新生植发于多年前就提出“植发+养发+护发”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各类毛发养护产品与仪器设备,打造全方位的毛发养护及头皮健康管理服务;大麦微针已建立“植养固”一体化终身医疗体系。
虽然雍禾医疗目前已成为行业第一,但是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针对植发医疗服务营收增速放缓原因、如何巩固市场地位以及技术更新方向等问题,中国科技新闻网向雍禾医疗发去沟通函并致电,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