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中药奶茶_张仲景乳腺增生中药方_张仲景催奶中药方子

很多人见到处方中有生石膏,出现的反应往往是该药属于寒药,可以退热。

于是临床中经常出现的疑问,一是我肠胃不好,能不能用寒凉的石膏?二是我没有发烧,为什么要用石膏?

所以,本文有必要科普一下石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即含结晶水硫酸钙。上品的标准为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古人将其碾细后,细腻如膏脂,故名石膏。

我本人对石膏的性能总结如下(跟现行《中药学》教材稍有不同):

药性:甘、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肌透热。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中药学》教材中规定石膏为大寒,然而历代名医使用石膏时,大剂量使用者比比皆是,所以是否为大寒之药,见解不同。

比如,在《伤寒论》中,张仲景使用石膏的最大剂量是一斤,像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的用量都是一斤。

再比如,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善用石膏,剂量也往往较大,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第一卷·石膏解》中说:“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盖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惟热实脉虚者,其人必实热兼有虚热,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以人参佐石膏亦必能退热。”

可见,治外感如大将之用兵,兵贵神速。治温病如擒猛虎,稍一放松,便可回噬伤人,石膏该用大剂量时就需大量,否则杯水车薪,耽误病情。

至于石膏是否是属于大寒之品,张锡纯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第一卷·石膏解》中说:“是以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

此处的“产乳”来自于《神农本草经》对于石膏的论述,说石膏可以用于“产乳”,这可不是说石膏可以用于产后催奶。

《说文解字》对“产”和“乳”二字就解释得非常清楚。

《说文解字》:“产,生也。”

《说文解字》:“乳,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曰产。”

也就是说,人及鸟生幼子叫做乳,兽生幼兽叫产。因此,这里“产乳”二字,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指的产后这个状态。

换句话说,石膏是可以用于产后的,如果产妇体内有热邪弥漫三焦,石膏照样可以使用,而不是说石膏能催奶。

所以,张锡纯才直接认为石膏可以“放胆用之”。

更进一步,张锡纯甚至重新强调了石膏为“微寒”张仲景催奶中药方子,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篇·第一卷·石膏解》说:“要知产后无外感之热,石膏原不可用。若确有外感实热,他凉药或在所忌,而独不忌石膏,以石膏之性非大寒,乃微寒也。”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自己脾胃不好是不是不能用石膏张仲景催奶中药方子,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儿老师会强调脾胃虚寒者忌用或慎用石膏,谓其“矿石碍胃”,阴虚内热者慎用,恐伤人体阴分。也许深受这些观点的影响,导致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板蓝根、黄芩这些苦寒的药动辄开15g、30g一剂,但一遇到石膏,15g一剂都不敢用,恐其重镇碍胃。

后来在临床实践中,我也得益于张锡纯所述石膏“有透表解肌之力”以及“石膏之性非大寒,乃微寒也”,渐渐发现,石膏是一味能清阳明、太阴无形之热的绝妙良品,也是矿物类中药家族里唯一一个作用趋势向上向外而不是重镇向下的神奇之物,由于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它的药性及使用关键所在,使其大失用武之地。

至于石膏是只能用于发热病人吗?

绝对不是。

石膏是医圣张仲景常用的药物之一。《伤寒论》中有6个方剂用到了石膏,而《金匮要略》中有9个方剂用到了石膏。这些方分别见于《伤寒论》之太阳、阳明、厥阴、差后劳复病篇,以及《金匮要略》中论治疟病、中风、支饮、咳嗽、水气病、呕逆、妇人产后病篇,其应用可谓极其广泛。

虽然张仲景使用石膏的范围很广,但是极有规律。在全书使用石膏的方剂所对应的条文中,都会出现"热、烦、呕、吐、喘"这些症状中的一两个,而且这些症状发生的病所多在肺、胃,这些症状的产生,都与患者体内蕴有热邪,气被逼于上密切相关。

所以,石膏绝不是只用于发烧的病人,更大的用途是用它来清透弥漫于足阳明胃或手太阴肺之无形之热。

比如,著名的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证,就是汗出而喘,并不发烧,但它治疗的是邪热壅肺。方中的麻黄配伍了大量辛寒的石膏,取麻黄宣肺平喘的功效,取石膏清泄肺热的同时又能制约麻黄的温性,取杏仁降肺气止咳喘,取炙甘草益气和中。这个方子配伍十分精当,是后世治疗肺热壅盛、喘促不宁的首选方剂。

最后,拿清代名医余师愚《疫疹一得》的论述做个小结:“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

总之,个人体会,石膏“能透能泻”,既有透散之性又能直折火势,是临床中的一味不可多得的神奇之物。

张仲景中药奶茶_张仲景催奶中药方子_张仲景乳腺增生中药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