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_格力地产控股_格力地产关系集团是国企吗

文: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终身黑白第972篇原创文章

定投账户:

本周定投1万元,买入5000元医疗ETF(),买入5000元H股ETF()

股票账户本周统计:

仓位由高到低,腾讯控股本周上涨0.07%、中国平安下跌6.39%、洋河股份下跌1.54%、分众传媒上涨0.29%、格力电器下跌1.56%、宋城演艺下跌1.84%、中概互联下跌1.1%、贵州茅台下跌1.95%、恒生ETF下跌2.07%。

截止本周五2023年收益-3.02%。

本周,股票账户43.41元买了1500股平安,至于为啥没买港股平安,主要是换来换去觉得有点麻烦。

虽然理论上同股同权,但因为不同市场的流动性和喜好差异,很多时候同一家企业再港股和A股是有一些差价的,再加上红利税等,所以我一般不做这种搬砖。

如果差价超过20%,我会考虑新买的仓位买港股。

01

聊聊本周新闻

本周最大的消息应该是,习近平主席将于 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事10月底文章聊过,当下两边都需要,小凳子支持率一路狂跌,我们这边经济压力较大,因此见面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月初对面已经确认,本周我们这边也官方发布了行程。

既然见面,必然双边都会有点好处,这一点大家放心,大佬见面无非是背书,前面一波波已经是谈好的,多少会对市场信心有一定的提振。

其实当下最缺的就是信心,不止是股市,创业的信心、消费的信心、海外资金投资中国的信心。

消费信心和创业信心是个循环,大家敢消费,创业才能赚钱,创业赚到钱,才有更多人去消费。

10月金融数据出来了,依然不太好。

说到刺激很多人想到发钱,但现实的情况是咱们的人口基数大,财政压力大,普遍性的做这事大概率很难。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案例,信心不足的时候发钱,很大比例的人也会存起来,大家不愿意消费是对前景不乐观,这时候给他一些钱,依然改变不了前景不乐观这件事。

所以哪怕不发现金发消费券,依然有人折价去套现。人们对自己赚钱的前景不乐观的时候,总会觉得多存一些就安全一些,最终可能付出了不少钱,带来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可能有人问,很多地方不也发钱吗?

我认为这和消费习惯,福利制度,都有关系。

人家长期就是有钱就花,花完再说的思维,没钱也有足够的保障制度,而国内大多数人的思维,依然是靠储蓄带来安全感。

当然我也希望发钱,这钱又不是我出,这里只是探讨一下可能性,所以不同看法的朋友也没必要上头。

当下政策更希望股市有所表现,因为这有几个好处。

1、是一个能让很多人收益增加,成本又相对小的方法。

2、相比直接发钱,股市赚钱能有效的提升信心,虽然长期看大部分人仍然会亏钱,但赚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会亏回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自己赚钱能力增加了,所以更敢消费。

因此最近的两个月,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相关政策。本周各个部门依然再优化政策。

上交所深交所:优化再融资规则。

央行,拟取消境外资金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部分行政许可,为外资投资中国提供更便利的渠道。

证监会:进一步落实海外机构内地市场业务发展。

全面修订IPO《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强化“申报即担责”。以往很多企业都是先报了再说,蒙混过关就算,万一不行大不了撤回。

转融通修订,出借数量导致持股比例低于5%,也按合并股数处理。

除此之外,依法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重大违法行为。

其他等等,就不一条条转述了。

当下一方面各个政策都期望最终达成股市有所表现这个目的,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有一些海外投资机构退出。

本周,世界第二大公募基金公司先锋领航宣布退出中国,关闭在中国的办公室。

过去几年外资使劲买买买,我们使劲发新股,不走才怪。

和以往的熊市不同,我们当下站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外部环境的改变,过去几十年发展依赖熄火,正因为不确定性,产生分歧,才有了好的投资机会。但同时我们要铭记,大机遇的背后一定也存在着风险。

最近不少朋友留言要说卖房入市等等。昨天恰巧又看到朋友转发的图片,大致的内容是老公这个阶段想卖房加仓,媳妇不认可这个做法,非常气氛。

黑白虽然2016年卖过一套房入市,但前提是首先家里人都同意,不影响和睦,其次是家里的闲置房,不影响生活。

我最近甚至看到有人要卖了居住的房子,然后先租房住,想着以后赚钱再换大房子。

还是劝一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投资反而影响家庭和睦,或者承受巨大的风险,这就失去了普通人投资的意义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投资哪怕你掌握了最正确的方法,也不是一件100%成功的事。

投资一定要知道两点。

1、放弃对大目标的执着。

2、要明白方法论和认知升级不等于成功。尤其在投资这件事上。

所有希望你认知付费的人都会给你传达一个概念,方法论和认知升级等于成功,实际上不是这样。

无论投资创业还是其他。方法和认知,只是成功的必备因素之一,时代的机遇,其他变量的影响都不能忽略,我没见过哪个学校,机构,团队,大V能批量培养成功人士,甚至很多成功的人自己都无法复制自己过去的辉煌。

有人说了格雷厄姆就批量培养了很多投资大师,但其实你仔细想想,上过他课的人有多少,投资成功的又有多少。

投资或创业不是计算题,他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的事情,不要因为自己看了很多书,或者学会了一个过去可行的方法,就认为自己一定会赢。

如果一个人在投资中每天想着一个大目标,又盲目的认为我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就一定成功,往往就会犯下大错。

02

认真面对自己的选择

近两周市场比以往几个月至少要活跃了一些,于是也出现了一些局部的题材炒作。

比如《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带动游戏动了动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微剧也被炒作了几天,这周又出了个什么龙字头普涨。

于是少部分读者又开始心里痒痒,问我能参与吗?

能不能参与,不是知道上一个热点是什么,而是问问自己知不知道下一个热点是什么,不然当大涨后发现是热点然后去买,往往就是下图这个景象。

格力地产控股_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_格力地产关系集团是国企吗

但是选择了价值企业,也不是代表过程舒服。

选择了价值企业,就需要业绩好,在经济压力大的时候自然会比较煎熬,在煎熬的时候怎么控制自己不断被诱惑的内心很重要。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炒一波,龙凤炒一波,微剧炒一波 ,他们不需要业绩,只需要情绪,看似好像要简单一些。

但这其中有个原因是,你是把自己不持有的企业归为一类,然后你会有一种感觉,今天炒游戏和我没关系,明天炒微剧和我没关系,后天炒龙凤和我没关系。

于是你得出结论,我只要换了持仓就会和这些机会有关系。

但是真当你去买了炒作的企业,会发现,每天能炒作的题材无数,并不是所有题材都能上涨,你依然会极大可能得感受到,今天炒游戏和我没关系,明天炒微剧和我没关系,后天炒龙凤和我没关系。

投资中可能有很多路,但是绝对没有既简单,又能赚大钱的路。

03

中国平安最近的两件事

最近出了两件平安相关的事件,一个是海外媒体报道平安要接手碧桂园,一个是和平安有一定关联的公司和陆家嘴有地产纠纷。

从周三有了相关传闻,到周末三个交易日平安A股下跌了6.51%,港股下跌了8.72%。

今天说一下两个事件的看法。

关于碧桂园,平安是2015年4月,以每股约2.21元的价格买了63亿港元的碧桂园。期间分红收到了大约50多亿,卖出套现了40亿左右,这笔交易整体来说是赚了的。

对于平安接盘碧桂园的事情,公司已经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并且截止11月8日也不在持有碧桂园。

格力地产关系集团是国企吗_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_格力地产控股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说,我的观点是,这件事概率极低。

首先,平安没这能力,他承担不了碧桂园的债务,如果平安接盘就能解决地产危机,这事也太容易解决了。

其次,当下地产信任危机,一想到楼市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烂尾破发。

这个时候让保险公司去接手地产,让大家对保险行业再产生信任危机,而保险的钱不是养老就是救命且关系群体巨大,一旦出现问题,转头还要去救保险。

把一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引入另一个重要的金融行业,这显然是一个很愚蠢的决策。大概率不会发生,如果真发生了,我会清仓平安。

但是有一个可能的影响,短期也许无法改变。

那就是很大程度上,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已经成立了。

一旦这个传闻出来了,就像一个女孩因为长的漂亮,人家怀疑你要和小渣男谈对象,谈或没谈,一定有一部分人就是认定你谈了。

至少短期是加大了看空平安的群体。

第二件事是陆家嘴和苏钢集团的纠纷。

这事得来龙去脉大致是这样的。

这块地是苏钢集团的,2013年工厂关停准备和北大方正联合开发一个创业城项目。

后来陆家嘴也看上了这块地,最终陆家嘴经过竞价85亿拿下了这块地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并在上面开发了住宅、商业、学校等等。其中包括,引进了由苏州伦华教育集团与英国雷丁学校共同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国际学校——苏州雷丁学校。

2021年6月,雷丁学校在申请办学许可证过程中,根据苏州高新区环保局的要求,对学校所在2号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了污染情况,但是当时陆家嘴并没有提出异议。

直到2022年4月,该地块被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

简单的说陆家嘴早就知道这事,只是2023年11月才提起诉讼。

昨天苏刚也发出了回应。

1、在2016年转让股权时,已如实披露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关于苏州绿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调查结果及报告全文,并在资产评估报告中明确提示了该范围中部分地块原为钢铁焦化生产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

2、2022年,联合体方与我司一致同意委托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南京环科所对地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而且当时有污染的地中只有2号地是已开发建设的,停止完全来得及。

3、2016年,苏刚已经告知陆家嘴“要严格控制场地内及场地附近开展造成地下水扰动的施工”“场地开挖前必须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进行环境监理,避免污染物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区产生影响”。

但是联合体方在开发建设苏州绿岸地块期间,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地下水阻隔墙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简单总结一下,2016是否告知我们另说,这事至少2021年就发现了,哪怕当时马上停工影响也要小很多,为啥现在陆家嘴提起诉讼,显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

这事大概率还要扯皮很久。

这事怎么说,买个近100亿的地,就算对方没告知,自己不找环评也概率不大,无非是当时房地产市场景气,大家利益一致装傻充愣。

这事和平安的关联呢?其实没啥关系。

交易决策上,事情发生在2016年,平安是2022年参与的方正整合,一个6年前正规手续批准完成的交易,你要让平安去查显然没依据。

其次,平安看重的是,方正的医疗和金融,尤其是医疗,苏刚是独立法人企业,即使败诉平安也不会连带赔偿。更重要的是,平安参与重整接受的是方正的资产,债务和诉讼纠纷仍留在老方正集团体系内。

这事除了自媒体多了一个聊天内容,和平安实际关系不大。

经济不好的时候纠纷多,经济行业踩雷多,这是必然。

最近我经常收到一些特别焦虑的短信。

人为什么会焦虑,因为在做能力边界外的事,不太了解这家企业,但是想从他身上赚大钱。承受不了那么大的风险,但你选择了满仓重注加杠杆。

在股市我的建议是首先想通逻辑,其次仓位控制在错了你能接受的范围。

否则就是按着巴菲特的持仓买一遍,也会焦虑。

这个阶段充满信心,但也别做高杠杆或影响家庭的事,如果我们具备能力无非是快点富慢点富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具备能力,加杠杆,卖房子,并不会提高我们的胜率,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The End——

格力地产和格力集团什么关系_格力地产关系集团是国企吗_格力地产控股

受编辑部小哥的委托宣传一下黑白新书最近在参加双11活动。

另外黑白的书也上架了微信读书,对纸质书没执念的朋友,可以直接上微信读书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