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韩山童、刘福通从陈胜、吴广假装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那里得来灵感,在黄河滩上埋下石人,刻上大字,于是乎,红巾军兴起,朱元璋脱颖而出,蒙古人被赶回大漠。

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

作为预示着将来的谶语鬼之借代,童谣(因孩童们传得最多,姑且将这些预言称为童谣吧)之力,可谓大矣。几千年来,延绵不绝。《明史》之中,随处可见。

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蔡、叶。一朝西风起,乾鳖——此童谣在1367年,朱元璋的吴元年出现。此时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为政权丞相,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是其手下干将。很显明,这个童谣,是朱元璋这边传出去的,目的,当然就是打击张士诚的士气啦。乾鳖的意思,应该就是西风把水吹干,你们这些缩头乌龟就没地方躲咯——后来在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决战中,张士信的随从献上桃子——自信满满好悠闲啊——还没吃呢,炮弹飞来,正中其首,一命呜呼了。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此童谣据说出现在建文帝朱允炆才当皇帝不久。是一个假扮成道士的神仙首唱的,因为唱完之后,他就不见了——表面上,似乎说是的,不要去赶燕子啊,燕子会飞得很高呢——实际上,却是在讲,建文帝啊,你不要削藩哦,否则,燕王朱棣可不会善罢甘休呢,会被逼得起兵造反,抢你帝位呢(哦,正式名称叫清君侧,靖难)——此处之童谣技巧,为借代,用燕子,指代燕王。

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

雨帝雨帝,城隍土地。雨若再来,还我土地——此为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时,京师大旱,求雨者众。小孩子们就唱起了这首歌。看着没啥大意义吧?实际道道多着呢。雨帝,乃“与弟”的谐音,与哪个弟?朱祁钰是也。为何会与弟呢?大家都知道啊,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等的撺掇下,北征瓦喇,不幸被俘。为了安定君心,于谦等力主朱祁钰继任为帝,是为明代宗景泰帝。城隍呢,就是郕王的谐音,郕王是朱祁钰的王爵。然则,后面两句却又预示着,我还会回来的!果然,八年之后,夺门之变发生,明英宗复辟——还我土地也。

委鬼当头坐,茄花遍地生——大家一看就看出来了,委鬼乃是魏字拆开的。明朝哪魏最出名?自然是魏忠贤啦!太监魏忠贤与谁对食?客氏,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但这话中并无客氏啊!有的,就在茄。客与楷谐音,楷又被转成了茄。此童谣在万历皇帝朱翊均末年出现,预示着数年之后,狼狈为奸的魏忠贤与客氏将惑乱宫廷、专擅朝政、打压朝臣、鹰犬遍天下……明朝离灭亡,也不远了。

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汉元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这个就更厉害了。署名乃是诸葛亮啊。自三国至明末,这可超出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简直就是后知千余年了。这些字刻在一块碑上,埋在成都东门外镇江桥回澜塔下。此墙乃是嘉靖年间进士,后来做到四川布政使的余一龙所修,被攻入蜀地的张献忠拆了。它预示了张献忠的命运,一箭穿胸而死——后来确实如此。

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_鬼之借代

旱为灾,周公祷之甘露来;水为患,周公祷之阴雨散——上面,差不多说的都是明朝的不好。其实也有好童谣啦。便如这首,乃是赞美明英宗时进士周斌的。他在江阴做官时,有惠政,很得民心,所以民间吟咏童谣称颂他。

这些,虽然记在正史里,大家应该不会相信,真有这些预言。有的乃是穿凿附会鬼之借代,有的是后人对已发生事件追记。真的像预言的,或许就张士诚家的那个而已——因为那是对局势的判断。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

扣扣公众号 历史与现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