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朱老师主要引导孩子们运用单元页的语文要素来处理课后第一题,并在课堂上穿插思政教育。有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书法展示,激趣导入

出示板贴,内容为周恩来字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鼓励学生试着读一读毛笔书法繁体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照着屏幕上的简化字再认一认,读一读。

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2.结合资料,介绍周恩来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周恩来。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

课前预设: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②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出生时间是1898年,出生地为江苏淮安(课文中有介绍);

④字翔宇,曾用名大鸾;

(教师顺势补充介绍:板书“鸾”,传说中的神鸟,大鸾就是展翅高飞;周恩来字翔宇,意为翱翔宇宙,体会周恩来名字中的寓意。)

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3.结合课题,就题质疑

学生读课题,并就课题质疑。

课前预设: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他什么时候说的?

②他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

③“崛起”一词的意思不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和找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崛起”,如强大、振兴、不被欺负等;

同时联系熟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一想“崛起”的意思和哪一个相——富强。

教师补充介绍,“崛起”也就是习近平爷爷说的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6页,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主放声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朗读状态,如朗读的姿势,朗读时遇到的困难等。

1.学生自主汇报发现的易错字音,提醒同学注意。

2.教师重点强调容易错的字音课前预设,出示:

(1)惩处,“惩”chéng,读第二声,“处”的意思为处罚,读第三声。

(2)肇事,zhào,读第四声,可以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经验简单理解。

(3)为之一振:(出示)启发学生带到句子里想一想,魏校长因为周恩来说出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而感到精神振奋。“为”是因为的意思,读第四声。

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

3.交流不懂的词语可以同桌先交流不懂的词语。

课前预设,出示:

(1)理解“门楣”:

1根据“门楣”两个字的字形先猜一猜,“楣”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眉毛的眉,猜猜看门楣会在门的什么位置呢?

②出示“门楣”图片,介绍“门楣”就是门上面的横木。想一想门下面的横木是什么,顺势介绍“门槛”。

③联系学生生活,在哪看过这样的门楣呢?如风景名胜或古旧建筑等。

④出示不同的“门楣”,教师介绍不同的门楣还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可不是普通百姓家可以有的。

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

(2)理解“中华不振”: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联系课外书或看过的影视资料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

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字音,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再读课文,这一次有新的学习任务。

1.出示教材课后练习。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请同学说一说课后第一题的要求:默读,课文写了几件事,学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

教师边在屏幕圈画边强调:这一次是默读,不发出声音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也不需要一字一字读,而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和想。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默读情况,相机交流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状态。

2.梳理课后习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1)学生起立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课文写了几件事,说说你的想法。课前预设:

①根据时间不同划分

②根据地点变化划分

③根据人物不同划分

④根据事件不同划分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在课件上的课文上进行圈画和标注。

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

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

(2)师生一起根据屏幕上的标注讨论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预设学生可能把文本信息抓得比较全,引导学生如何概括地说,如何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不说,如何确定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连起来练习。

(教师根据学生梳理信息的过程,板书:主要人物、事件。)

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3)教师根据梳理的情况,出示梳理信息的支架表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的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表格用笔圈画出文本信息,然后小组内同学自主说一说,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补充。教师组间巡视。学生汇报第二三件事的梳理情况,师生相机评价,主要从是否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事情说清楚。

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

(4)用小标题概括三件事。把事情说的简洁精炼,把一件事和一段话说成一句话,说成一个短语,比如说的时候可以省略时间、地点、人物等。

(可以根据理解有不一样的答案,教师相机引导。)

课前预设: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

(5)浏览文章,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写结果,后面两件是原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先因后果):按照课文的顺序说(先果后因):简洁一点,用小标题概括,连起来说:自己可以加入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出示单元导读图,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

四、精读课文,学习立志部分

过渡:修身课上,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让我们走进那节修身课。(出示课文语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魏校长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做了不同的回答,其他同学都有什么样的回答。

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自己默读,发现了什么?读一读,想想看,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为家父而读书。这是为别人读书。为明理而读书。这是为自己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理解光耀门楣的意思:光宗耀祖,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和地位而读书。)这是为了整个家族而读书。

以上三种,都是为了个人或者家庭读书,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国家和民族而读书。

3.理解“为之一振”:所以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为什么会为之一振?

学生自主说,教师点拨概括:惊讶,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有抱负与胸怀的话语。惊喜,自己的学生中,竟然能有这样有伟大志向的学生。惊叹,为周恩来胸怀国家的志向叹服,知道中华不振的人很多,只有周恩来说出了这样的志向。

4.教师引读:魏校长在听到别人都为自己而读书的时候,再听到周恩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读书的时候,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结合语境理解“当效此生”:“当效此生”是什么意思,此生指?周恩来。 “效”的意思是学习。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出示:1.模仿、效仿、学习;2.效验,功用,成果。)当效此生就是——应当模仿、效仿、学习周恩来。有志向的人就应当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五、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是从修身课上魏校长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引出的回答,肃是一个生字。

1.书写“肃”,出示带有田字格的“肃”:

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

(1)关注“肃”的笔顺,出示带有动画的“肃”的图片,学生观察并书空。注意下边的笔顺先两边,后中间。

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的位置_门楣示意图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一起梳理:上紧下松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结构上左右对称,笔画之间间距匀称。师示范写一个,生描一个写两个。投影点评或同学互评。

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2.书写一句话。

屏幕出示字格和书签,教师提醒书写要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少年周恩来的抱负,让我们抄写下来,记在心中,也可以写在书签上,或横或竖,注意书写时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

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

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

五、小结课时内容这节课,我们用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理清了课文的内容,走进了那节修身课。

下节课我们结合资料继续探寻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感受伟人青少年时期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抱负与胸怀。

课后可以看看电影《童年周恩来》,同时,大家也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_门楣的位置

门楣的位置_门楣是指什么位置图片_门楣示意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